在人才市场中,有些岗位始终稀缺——它们不是简历库里随时能翻出来的那种类型。可能因为技能组合特殊,也可能是行业变动太快,市场上符合条件的人本来就少。遇到这种情况,靠常规招聘动作往往很难奏效。
比如最近几年,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就很紧俏。既懂AI又能带团队、还能跟业务对话的人,很少流通在公开平台上。他们大多已经被锁定在关键项目中,或是被现有企业高投入保留。这时候拼的不再是招聘渠道的宽度,而是寻访深度与沟通策略。
曾经接触过一位候选人,他在机器学习与医疗数据交叉领域有深厚积累。我们并没有一上来就谈岗位,而是花时间理解他当前所做的研究方向、遇到的挑战、未来想突破的点。后来发现,他对某一类产业落地场景特别感兴趣,正好与我们客户所布局的方向高度契合。几次非正式交流后,他才愿意接触更具体的合作可能。
这种岗位的招聘,常常不是“发布—筛选—面试”的线性过程,而更像是一场持续的信息交换与信任建立。有时候甚至需要在早期就介入候选人的职业思考中,提供行业洞察,帮助他看到更长远的可能性。
下面是一组关于稀缺岗位与传统岗位招聘关键差异的简要对比:
| 对比维度 | 稀缺岗位 | 常规岗位 |
|---|---|---|
| 人才可见性 | 低,多被动或隐匿 | 高,主动投递量大 |
| 沟通重点 | 职业愿景与长期价值 | 岗位职责与即时匹配 |
| 周期 | 较长,需多轮非正式接触 | 较短,流程明确 |
| 决策影响因素 | 发展空间、项目自由度、行业趋势 | 薪资、职位、团队氛围 |
当然,并不是说所有稀缺岗位都要耗上大半年。有时候借助行业活动、技术论坛、学术会议这些非传统触点,反而能更快接触到那群“几乎不看机会但极度专注”的人。他们往往更在意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和资源支持。
聚目猎头在处理这类需求时,倾向于先拆解岗位背后的真实诉求:有时候客户说要一个“能带AI团队的专家”,其实需要的是“能将在研技术转化为可落地产品的人”。这一层吃透了,搜寻才不会偏方向。
想说的是,稀缺人才招聘往往是一场双向评估。不光企业在选人,人也在选企业。真正难得的人才,看重的从来不只是薪资高低,而是平台是否能够承载自己的下一步成长。如果能在这个层面上达成共识,合作的概率会大很多。
本文由聚目猎头整理撰写,旨在提供行业视角与方法参考。请勿直接复制或用于商业用途。
聚目猎头,是深圳市领汇信息咨询公司旗下核心猎头品牌。在此,我们诚挚邀请您走近我们“聚目JVMU”,了解关于我们的故事。 自品牌诞生之初,我们便坚定的秉持着“助君子觅获青云长梯”的核心理念。这一崇高理念,汇聚了众多深耕在各行各业的精英猎头人才,共同打造了一支专业能力超强、实战经验丰富的金牌顾问团队。聚目JVMU一直以来专注于专业的中高端人才猎头服务,结合AI智能应用落地,为雇主提供最优质的专业猎头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