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公司最头疼的事,往往是找人。 不是没人投简历,而是找到真正合适、能打、愿意陪你赌一把的人,太难了。市场火热,但人才不等人。有时候不是你不够好,而是对方根本没看到你。
聚目猎头这些年接触过大量初创团队,发现一个问题反复出现:大家总在同一个地方踩坑。比如,急着要人,就放宽标准招进来;或者反复描述“我们前景很好”,但对方更关心“你现在能给我什么”。
这不是钱的问题,更多是信任和节奏的问题。
举个例子,有个做AI硬件的团队,前半年招技术岗一直碰壁。后来调整了策略,不再强调“未来估值”,而是把现阶段已经落地的合作案例、实际用户反馈整理成册,面试的时候直接给对方看。结果入职率提升了将近三成。
有时候,真实比宏大更有说服力。
再比如,很多初创公司喜欢用股权吸引人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种不确定性的回报。有人更看重现阶段的成长空间、项目的话语权,或者只是——别让我写无聊的周报。
所以,别假设对方想要什么,多问。
说到这里,想起我们曾经整理过一些数据,或许能提供一点启发:
| 维度 | 传统做法 | 调整建议 |
|---|---|---|
| 沟通重点 | 公司远景 | 具体项目与参与空间 |
| 薪资结构 | 低现金+高股权 | 灵活组合,按人定制 |
| 招聘渠道 | 通用平台海投 | 垂直社区+专家推荐 |
| 面试流程 | 集中一次性 | 分阶段,加入实战环节 |
这张表不是金科玉律,更像是一张提醒单:是不是我们太习惯于某种固定套路,反而忘记了对方真正在意的东西?
很多团队一开始输不是输在钱上,而是输在“匹配度”。一个人能否留下来,往往取决于最初的几步有没有踩准。包括你是否清晰传达了你们正在做什么、需要什么样的人加入、你们能共同创造什么——而不是单向的“我需要你”。
有时候,甚至不是你在选人,而是人在选你。
尤其技术类、产品类岗位,很多候选人手里不止一个机会。他们往往更挑剔场景、团队气质和发展路径。你得展示出你的不一样,哪怕现在人还少、办公室还小。
想提一句,慢一点不一定是坏事。急着填满岗位,可能接下来六个月都在为错误买单。人对了,节奏才可能对。
招人像拼图,不是硬塞,而是找到那块恰好能卡进去的——缝隙都对上,整个盘子就稳了。
本文由聚目猎头整理,基于真实案例与行业观察,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些不一样的视角。
聚目猎头,是深圳市领汇信息咨询公司旗下核心猎头品牌。在此,我们诚挚邀请您走近我们“聚目JVMU”,了解关于我们的故事。 自品牌诞生之初,我们便坚定的秉持着“助君子觅获青云长梯”的核心理念。这一崇高理念,汇聚了众多深耕在各行各业的精英猎头人才,共同打造了一支专业能力超强、实战经验丰富的金牌顾问团队。聚目JVMU一直以来专注于专业的中高端人才猎头服务,结合AI智能应用落地,为雇主提供最优质的专业猎头服务。